规划未来, 勇往直前
“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, 一转眼离开学校的时间也不短了, 但是大学轻松、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。”这是来自一位校友的感慨。他是一位公司负责人, 也是一位说干就干、执行力极强的“执行专家”, 他的名字叫范晔。
他是2013级室内设计2班的班长, 在大学时, 他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,凡事按部就班, 处事清晰有条理, 辅助老师的同时也在竭尽全力地帮助同学,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, 因此, 他与老师、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其中不乏有一些小故事:那是大学第一个长假, 寒假即将到来, 因为家住在本省的三明清流, 想着不远, 就推迟回家的他, 正巧接到辅导员一个紧急来电, 咨询他是否还在学校, 能否给同学提供帮助, 他尽责完成了教师交代的工作。从那次起,每当遇到长假期, 范晔总是最后走, 因为他希望能帮到老师或者同学们。
到了大学中期, 范晔开始积极参与校园活动、社会兼职, 也进行了一些创业的尝试。他说:“作为一个男生, 应该有‘雷霆起于侧而不惊, 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爷 的心态, 遇事泰然自若, 沉着冷静。”与各色各样的群体接触、交流, 谈论感兴趣的共同话题, 分析极具争议的议题, 这让他沉迷其中: 汲取知识的同时, 又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。而后在一次毕业演讲上, 当他正在总结自己的时候, 突然被打断, 他随即大惊失色, 面红耳赤, 场面一度尴尬, 这时, 时任艺术学院院长陈实光老师告诉他:“按自己的心来, 放心说, 慢慢说。”后来从范晔的口中获悉, 是这位陈老师让他明白了南洋精神———天天向上。
大学后期, 范晔同学开始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, 找工作, 找实习单位, 但基本都是底层工作。当然他明白, 要能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。吃苦不一定能成功, 但是想成功就一定得吃苦。范晔对吃苦是这么认为的: 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, 趁着年轻多吃苦, 因为老时吃苦更辛苦。果然, 职场小白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: 失眠, 犯困, 花钱没规划, 想法不全面, 做事没规矩, 说话不到位, 迷路, 等等。这是适应期, 这个阶段简直让范晔开始怀疑人生, 无所适从。内心思绪万千, 一时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。父母的开导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, 范晔的母亲告诉他:“只管去做, 只管去闯, 累了困了就回家来, 妈妈给你做好吃的。”而父亲告诉他: “家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,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还有你老爸。”就是这些带有正能量的话, 让他克服种种不适, 一直勇往直前。许多时候我们喜欢向优秀的人学习,对于这个问题, 范晔他是这样认为的:“最优秀的人其实是父母, 有了他们才有了优秀的自己”。工作步入正轨之后, 范晔感觉适应了现有的工作, 但是又会碰到所有企业都会经历的疯狂生长时期。范晔的经历:“没日没夜的加班, 工作五十个小时只睡了两小时, 还有一次起了个大早工作到凌晨还没有吃饭, 没有喝一滴水, 外卖到了, 又开始忙了, 于是夜宵变成了早餐, 直到身体抗议, 但凡早上 10 点不吃饭就 “催”我, 但凡中午 1点不吃饭也 “催” 我, 但凡晚上 7 点半不吃饭还“催”我, 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到了点尽量先吃饭。
以上故事来源于范晔工作 4 年经历, 很辛苦, 但是他不遗憾, 年轻时为了事业无所畏惧, 但是生活、家庭、 工作请尽可能平衡它, 别让余生后悔。他说, 他希望以后的他工作时效率极高, 下班后积极健身保持身体健康, 定时定点准时吃饭, 专心致志陪孩子做功课, 陪妻子逛商场, 带着父母去旅游。目前他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, 目前虽还不能完全达到, 可能是因为“苦”还没有吃够, 经历也还不够, 能力还不够, 以后应多实践工作、学习本领, 与比自己厉害的人同行。范晔想对学弟学妹说: “我希望你们富有想象力, 你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, 你们身上的正能量爆棚, 你们的创造力足以改变世界, 你们务必仔细冷静地想想未来要做什么, 相信我, 家人、亲朋好友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, 你不应该浪费你的时间, 行动起来, 规划自己的目标, 勇往直前, 天天向上, 希望正能量一直陪伴你。”